微信冤家圈食品流言有哪些特色?如何被制作进去?

昨日,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发布《中国网民食品安全认知研究报告2015》。记者获悉,6~8月是食品安全事件高发期,工业食品类事件占比大。而食品类谣言易传播的手段包括渲染食品恶劣的生产环境和原料肮脏,夸大某些食品的保健养生效果,在标题打上“死亡”、“疾病”等致命关键词进行恐惧传播等。那么微信朋友圈食品谣言有哪些特征?如何被制造出来?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该实验室以2012~2014年中国网络每年1000个热点事件中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事件为数据库,探索中国网民对食品安全事件、问题和谣言的认知模式和特点。

研究发现,广东省爆发食品安全网络热点事件的比重在各省排名**,其次是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相比一些采用工业技术生产制作的食品而言,采用土制方法生产食品隐藏着更多的安全隐患。

按照食品安全事件的种类来看:工业食品类事件数量始终占很大比例;肉蛋奶渔类食品安全事件同样比重较大,并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按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环节来看:生产环节是食品安全事件的高发区;流通环节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概率相对较小,并且相对稳定;消费环节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变化幅度**。

月份分布特征方面,夏季(6~8月)是食品安全事件的高发期,其中7月是各类食品安全事件最易发生的月份;工业食品类和肉蛋奶渔类食品在5~9月和3月发生频率**,11月份这两类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频率**;水果蔬菜类食品安全事件主要发生在5~9月。

食品类谣言5大特征

特征1:恶劣的生产环境和肮脏的原料

造谣手法:肉制品的谣言常常通过描述令人作呕的加工环境、带病的牲畜源、寄生虫、添加剂等加工环节乱象来引发公众的恐惧情绪。

特征2:将食用习惯与严重疾病关联

造谣手法:水果蔬菜类的谣言最常使用的造谣方法就是“食物相克”及夸大不当食用方式引发的严重疾病。如《千万不能吃的蔬菜水果部位,吃错可能致命!》一文列举了10种常见蔬果不能食用的部位,其中就包括土豆皮和韭菜叶等日常食用的蔬果部位。

特征3:夸大某些食品保健养生效果

造谣手法:这种造谣方式迎合人们急于寻求健康良方的心理,把普通食物包装成具有强大保健功效的食品。如《妇女生孩子在坐月子时落下的所有病根都能根治的偏方》。

特征4:用“死亡”“疾病”等字眼传播

造谣手法:食品相关的谣言常常会与疾病相关,标题多带有“可怕”“恐怖”“致命”等唤起恐惧的词语,来激发读者的死亡恐惧情绪,如《这是世界上最脏的鱼!千万不要再吃!》、《天啊!最常吃的水果竟然比砒霜还要毒!》等。

特征5:将成功人士作为目标群体传播

造谣手法:这些食品类谣言把目标群体定为成功人士,利用他们在事业成功后更注重健康的心理,以宣扬食品安全为爆点,散布食品安全威胁谣言。如全球XX富翁俱乐部:《不要再买这个菜了!因为它100%致癌!》。

以上就是安达网络工作室对于《微信冤家圈食品流言有哪些特色?如何被制作进去?》的一些看法。更多内容请查看本栏目更多内容!

本文相关话题: 微信 朋友圈 谣言
版权声明:本文为 安达网络工作室 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你为什么做不好微信大众号?答案都在这

很多人都在做微信公众号,可是很多人都做不好,原因究竟在哪呢?小编分享了一篇关于为什么做不好微信公众号...

微信限度好友数量了 微信营销还有用吗?

微信限制好友数量了,怎么应对......

拍拍微店正式上线 集体商家也可微信开店

今天,京东旗下拍拍网正式上线了基于移动端的微店铺——拍拍微店,并将为所有开通拍拍微店的商家提供统一的...

没病跑两圈?微信冤家圈掀起了跑步(浅谈)

很多小伙伴都喜欢每天跑跑步,走走路,保持身体的健康。不过很多时候可能都只是我们自己一个人独跑,总感觉...

微信大众平台效劳号、订阅号和企业号之间有什么区别?

现在很多人用微信营销,但是网上经常能看到有人问订阅号、服务号和企业号到底该选择哪个。下面小编就为大家...

微信大众平台集体订阅号超具体请求步骤

之前写过一个微信公众订阅号申请的步骤但是不论从图片还是文字说明来说,都不是很详细,所以最近重新申请了...

需求提交

客服服务

亿鸽在线客服系统